2023年已经过去大半,机床作为装备领域的母机行业,其市场情况备受工业行业关注。今年我国机床市场在逐步恢复的同时,国内企业把发展视野看向了海外,同时海外企业也将更多的期待投向了中国市场。
专家预测市场存不确定性
在不久前举办的德国汉诺威2023年欧洲机床展上,来自各国机床协会的代表对全球机床市场进行了预判。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表示,2023年行业见证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机床消费市场的变化,其中包括汽车行业总产量下降,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显著增加。除了消费市场的变化外,他还强调了一些重大挑战,包括脆弱的经济复苏、持续的通货膨胀、金融市场不稳定和不断增加的债务压力,这些挑战导致机床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
在该展会中,欧洲机床工业协会经济委员会主席马库斯·伯顿预测,尽管2023年欧洲机床工业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机床产量预计将增长约5.5%,达到近270亿欧元,但预计全球机床产量将保持基本稳定,略低于2022年的水平。他表示,鉴于目前的形势,协会稍微调低了预期。尽管如此,协会对2023年欧洲机床产量的正增长仍持乐观态度,对2024年的初步迹象是积极的。同时,他也强调了即将到来的重大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涨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加剧了机床行业短期需求格局的不确定性。
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会长KazuoYuhara则表示,日本金属切削机床行业显著增长。2022年,日本机床订单总额飙升至创纪录的17596亿日元,比2021年增长14.2%。同年,金属切削机床的产量比2021年增长20.5%,达到10788亿日元,出口和进口都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虽然2023年1-7月,金属切削机床的订单量有所下降,但KazuoYuhara同时强调了绿色、数字化相关领域投资需求的积极影响和某些领域市场恢复的良好预期。
美国制造技术协会会长DouglasK.Woods表示,在经历了一年近于平均水平的市场消费后,美国机床行业在2023年和2024年将继续保持稳定。2023年,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变得明显,导致机床消费略有下降。然而,有迹象表明,2024年美国的机床生产和进口将会复苏,出口将企稳。
中国市场被多国看好
同时世界各国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根据VDM德国机械工业网公布的2022年全球市场报告,2022年全球机床行业总产值约803亿欧元,中国以257亿欧元的产值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32%的份额。2022年全球机床行业消费额为808亿欧元,中国同样以260亿欧元的规模稳居市场第一,占比32%。
中国被誉为 “世界工厂”,几乎全球各行各业的制造商都在中国设有工厂,导致中国机床市场需求量很大,多年来中国的机床生产和消费都领先于世界。美国出版商GardnerIntel-ligence的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机床 (金切+成形)消费额为274.1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9.3%;同年产值为271亿美元,下降2.9%。尽管数量下降,但这两个数字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进口额为66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12%,仍是全球最大的机床进口国。兼任日本机床协会会长的发那科株式会社会长稻叶善治表示,“当时中国各行业都处于复苏态势,特别是随着居家办公范围越来越扩大,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满足远程工作需求的IT产品相关行业,以及包括半导体相关行业在内的电气和精密制造业积极推动了复苏”。随着对远程工作需求的减弱,电气和精密制造业市场表现趋于平淡,但与此同时,电动汽车需求在此期间变得更加活跃,基础设施和建筑设备也有所复苏。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前景依然被看好。
我国机床业平稳恢复
而中国机床企业更有优势占领国内市场,今年产品销量出现了回暖。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8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1%,各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0.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0%。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看,2023年前8个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平稳恢复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8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39.8万台,同比下降1.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0.1万台,同比下降19.8%。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前8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213.0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进口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11.6%;出口额138.1亿美元,同比增长0.1%。
同时我国相关政策对机床行业给予多重支持。近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其中提出,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本次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更强,仅为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生产、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以及生产销售符合 《先进工业母机产品基本标准》产品的企业;优惠力度也更大,政策倾向创新的企业。(记者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