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网 — 泵阀产业链服务平台
行业资讯服务 | 产品推广服务 | 行业会议服务 | 供应链服务 | 在线物流服务 | 企业官网建设 | 生意宝
请输入要搜索的产品名称
河南省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
2023-04-06 16:03:26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一、总体要求

(一)攻坚目标

到2025年,河南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大幅度减少,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4%以下;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完成省下达的“十四五”和年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目标。

(二)攻坚思路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以秋冬季(10月—次年3月)为重点时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积极开展散煤、扬尘、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综合治理,坚持科学研判、协同应对,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全过程科技支撑,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完善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体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二、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要求,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口。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禁止新增钢铁、电解铝、氧化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光伏压延玻璃除外)、煤化工、焦化、铝用炭素、含烧结工序的耐火材料和砖瓦制品等行业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强化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管理,国家、省绩效分级重点行业以及涉及锅炉炉窑的其他行业,新建、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治理措施、无组织排放控制水平、运输方式等达到A级绩效水平,改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治理措施、无组织排放控制水平、运输方式等达到B级以上绩效水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及以上的,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应达到8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级政府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同步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通过资金奖补、产能置换等政策措施,推进重点行业限制类生产工艺和装备有序退出,推动水泥熟料、烧结砖瓦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逐步推进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独立烧结(球团)和独立热轧等淘汰退出;原则上到2024年底前,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100吨以下电弧炉、50吨以下合金钢电弧炉,有序退出或完成装备大型化改造。推进完成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新型煤气化工艺改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修订《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标准体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将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治理难度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工艺和装备纳入淘汰范围,实施落后产能“动态清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参与)

推进煤电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煤电项目布局,推进煤电“以大代小”、“以新换旧”容量替代建设,有序关-停整合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合理半径范围内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和燃煤锅炉。加快优化调整存量煤电,关-停淘汰20万千瓦级及以下设计寿命期满的纯凝煤电机组;按照等容量替代方式积极推进许昌、平顶山等省辖市城区煤电项目“退城进郊(园)”。具备上网条件的现役自备燃煤机组(含煤与其他燃料混烧机组)纳入电网统一调度。(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参与)

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持续实施耗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全省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重点压减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产能煤炭消费总量,不得以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使用量替代煤炭削减量。到2025年,全省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0%以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参与)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太阳能高效利用,实施屋顶光伏整县(市、区)推进,加快建设一批“光伏+”特色工程;有序推进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沿黄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实施地热供暖连片示范区工程,建设郑州、开封、濮阳、周口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6%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00万千瓦以上,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能力5000万平方米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部门参与)

持续推进集中供暖建设。着力整合供热资源,充分释放燃煤电厂供热能力,加快热力管网建设和更新改造,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发展长输供热项目,增加省辖市城区和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制定实施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推动陶瓷、玻璃、石灰、耐火材料、有色、无机化工、矿物棉、铸造等行业炉窑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电能替代煤炭,加快淘汰不能稳定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窑炉;在不影响民生用气稳定、已落实合同气源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引导以气代煤。2024年12月底前,全省基本完成分散建设的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者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供热、分散使用的方式。(省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开展耐火材料、石灰、有色、铸造、矿石采选、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人造板、炭素、铁合金等行业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治理,从生产工艺、产能规模、能耗水平、燃料类型、污染治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明确整治标准,制定“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2025年底前,完成一轮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推行产业集群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按效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新机制,整体提升产业集群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推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攻坚行动

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新改扩建(含搬迁)火电、钢铁、水泥、焦化项目应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持续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制定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2025年底前完成焦化企业所有生产环节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合理选择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协调解决清洁运输等重大事项。(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参与)

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深度治理。推进玻璃、煤化工、无机化工、化肥、有色、铸造、石灰、砖瓦、耐火材料、炭素、生物质锅炉、生活垃圾焚烧等行业锅炉炉窑深度治理,全面提升治污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强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及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控制,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氨排放治理,加强电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氨逃逸防控,减少大气氨排放。建立并动态更新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单,实施精细化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

开展低效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全面排查除尘脱硫一体化、简易碱法脱硫、简易氨法脱硫脱硝、湿法脱硝等低效治理设施,对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通过更换适宜高效治理工艺、提升现有治污设施处理能力、清洁能源替代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对人工投加脱硫脱硝剂的简易设施实施自动化改造,取缔直接向烟道内喷洒脱硫脱硝剂等敷衍式治理工艺,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重点行业环境绩效A、B级企业按照绩效分级指标要求安装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实时记录生产、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关键参数,妥善保存相关历史数据。(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

创建大气治理标杆企业。以钢铁、铸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为重点,按照“建设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分行业分类别建立绩效提升企业名单,着力培育一批绩效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企业,推动环保水平整体提升。支持鼓励绩效评级较低的企业,对标先进、夯实基础,加大改造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绩效水平。(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

四、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攻坚行动

强化分散燃煤污染治理。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动清洁取暖改造,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全力做好清洁取暖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全省清洁取暖改造,逐步扩大-清洁取暖范围,提升清洁取暖比例。根据国家部署,

逐步扩大-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支持豫东、豫南等市争取中央财政清洁取暖资金。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用散煤替代,巩固提升全省食用菌生产企业“双改”工作成效,2023年底完成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到2025年采暖季前,全省平原地区完成清洁取暖替代并有效运行,实现散煤基本清零,稳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将已完成居民清洁取暖并稳定运行的区域及时划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居民散煤动态排查,依法依规整治违规销售、储存、运输、使用散煤的行为,巩固散煤治理成效。(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烟草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电力公司参与)

强化扬尘综合管控。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7吨/月·平方公里,鼓励各地细化降尘量控制要求,逐月实施区县降尘量监测排名。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两个标准”要求,加强施工扬尘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土石方作业、渣土运输扬尘问题的监管,增加作业车辆和机械冲洗频次,严禁带泥上路行驶。强化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加大机械化清扫与保洁力度,有效提升国省道、县乡道路、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等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效果。对城市连片裸露地面、易产尘堆放场所以及废旧厂区等进行排查建档并采取围挡、苫盖、洒扫或绿化、硬化等抑尘措施,提升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水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参与)

新建露天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和要求建设,支持已有露天矿山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矿石采选与砂石骨料行业开展装备升级及深度治理,严格落实矿石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防尘、除尘措施。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济源等地制定砂石骨料行业提升改造方案,实施清洁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砂石骨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露天焚烧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责任体系,利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蓝天卫士等技术手-段加强监-控,定期通报重点时段各地区露天焚烧情况,落实地方禁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问责约谈、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等措施,夯实禁烧主体责任。推动各地建立露天焚烧行为随手拍、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动全民参与监督。(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参与)

持续加强烟-花爆-竹污染管控。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相关法律规定,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管控网络作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巡查防控力度,严厉查处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及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省应急管理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供销总社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行动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持续优化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

测网络,开展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分步推进全省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省辖市主要干道设立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开展PM2.5、非甲烷总烃、氮氧化物和交通流量一体化监测。推动工业园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开展园区内部、边界大气监测。加强省市一体化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和联合会商,深化城市重污染天气成因研究,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效果评估。(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气象局参与)

提升污染源监测监-控能力。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发证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持续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载明实施自动监测的排污单位,应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和规范稳定运行。各地根据空气质量改善需要,可扩大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范围和增加监测因子,并将自动监测要求载入排污许可证。大力推进涉气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升级改造,确保监-控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持续推进用电量监-控、视频监-控能力提升,强化生产状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排放联合监-控。加强电力、水泥、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氨逃逸监测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电力公司参与)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制订陶瓷、铅锌、再生铜铝、玻璃、石灰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PM2.5组分观测、走航观测、省市一体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技术规范,推进重点行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互联共享能力建设,加快公-安、住建、交通、农业、气象、电力等相关部门涉生态环境治理监管数据和视频信号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和信息共享,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专业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先进技术推广。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人工影响干预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增雨(增雪)等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缓解大气污染状况。(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厅、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气象局、电力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分工,规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流程,优化调整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督查调度机制,统筹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鼓励对中、轻度污染和特征污染物开展应对。(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气象局参与)

全面推行差异化管控。实施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和绩效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优化绩效分级指标,实行差异化精准管控,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将特殊时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对工业余热供暖和协同处置企业,严格执行“以热定产”、“以量定产”。对绩效分级A级企业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实行自主减排。对符合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白名单准入条件的重大项目单位和项目保障单位,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实施应急管控豁免。(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参与)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开展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评估,科学合理确定联防联控区域,依法依规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跨区域、多部门协作联动,强化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确保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差异化管控措施落地见效,实现区域协同减排,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气象局、电力公司参与)

六、强化监管执-法攻坚行动

严格日常监管执-法。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以锅炉炉窑综合治理、煤炭质量、柴油车(机)、油品质量、扬尘管控等领域为重点,开展跨区域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执-法监测联动,重点查处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督促相关问题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加强监管;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参与)

加强监督帮扶指导。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监督帮扶力度,充分运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业用电量、门禁系统、卫星遥感、热点网格等远程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精准识别和推送问题线索,督促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指导帮扶企业解决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升应急减排实效,落实绩效评级企业有关豁免政策,避免“一刀切”,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参与)

加强高值热点管理。严格落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高值热点管理机制,建立高值热点管理清单,实行分级精细化管理,构建全链条“发现交办、整改反馈、复核督办、约谈问责”的闭环管理体系。探索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数据分析评估团队,建设人工智能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高值热点预报预警评估系统,加强车载走航、激光雷达、无人机等多种技术手-段应用,提升高值热点预报预警和污染溯源能力。(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宝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生意宝;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23@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关于我们   网站联盟   网经社   网盛供应链学院   网盛创新研究院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3-0192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浙B2-200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