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网 — 农化产业链服务平台
行业资讯服务 | 产品推广服务 | 行业会议服务 | 供应链服务 | 在线物流服务 | 企业官网建设 | 生意宝
请输入要搜索的产品名称
打造研产销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利民股份:扩大农兽药行业领先优势
2023-02-07 09:07:14 国信证券

公司内生外延并举,不断成长

公司简介:国内杀菌剂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 1996 年的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9 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7 年,公司收购河北双吉,2019 年,公司收购威远生化、威远药业、新威远。

经过 20 余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集农药、兽药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定点农药制造骨干企业、中国农药工业 50 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农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三大品类及兽药,市场遍布国内以及海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 年,利民股份跻身全球农药 20 强榜单。

公司目前股权比例较为集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为李明、李新生和李媛媛,其中,李明与李新生为父子关系,李明与李媛媛为父女关系,三人持股比例合计达到 32%。公司拥有 14 个子公司和 2 个参股公司。

子公司包括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威远药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等;参股公司包括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新沂泰禾化工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产品:公司产品包括农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兽药原料药、粉剂、预混剂和水针剂等系列制剂。

(1)杀菌剂产品主要包括代森类、百菌清、霜脲氰、三乙膦酸铝、嘧霉胺、威百亩、嘧菌酯等原药及制剂;杀虫剂产品包括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啉、吡蚜酮、噻虫胺、噻唑膦、呋虫胺、除虫脲及其他复配制剂;

(2)除草剂产品主要包括草铵膦、硝磺草酮等原药及制剂;

(3)兽药产品主要包括伊维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泰妙菌素、沃尼妙林等。

公司多个产品的产能、产量、销量在国内外行业中位于前列,其中主导产品代森类、霜脲氰、三乙膦酸铝、嘧霉胺、威百亩、阿维菌素、甲维盐等具有较明显的规模优势。

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各项财务指标优秀

公司业绩状况: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增长来自于内生和外延并举。2015 年公司 IPO 募投项目之一的年产 25000 吨络合态代森锰锌原药及系列制剂技改项目顺利完成,产能开始释放。

2016 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 7.8 亿资金,同时募投项目年产 5000 吨丙森锌和年产 20000 吨威百亩项目建成投产。

2017 年,公司实现了对河北双吉的并表。

2019 年,公司收购威远资产组,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飞跃式增长。

2021 年,公司子公司苯醚甲环唑项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项目及代森系列产品项目 相继投产,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

2022 年,公司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年产 5000 吨草铵膦项目也完成试生产,未来有望持续贡献业绩。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42 亿元,同比增长 9.21 %,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减少 33.69%。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随着公司收购威远相关资产之后,公司收入和毛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19 年以来,公司收入中农用杀菌剂占比大幅下降,2021 年降到 39.5%,毛利贡献也降为 38%。

公司杀虫剂收入和毛利的贡献比重大幅提升,2021 年公司杀虫剂收入占比提升至 37%,毛利占比提升至 38%。

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海外收入占比较高,人民币汇率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公司并购威远资产之后,国内收入大幅提升,故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有一定下降。随着公司完成对威远资产组的收购,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不断降低,而近年来公司销售渠道不断完善、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也使得公司销售费用率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的降低使得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

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保持自身竞争力。

由于河北双吉、威远资产组的并表和 GLP 实验室持续投入,以及近年来先后扩建、新建农药、兽药、新能源材料项目,与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数近几年持续提升。

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近年来,由于收购河北双吉、威远资产组,以及发行可转债、多项产品扩建产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营收、毛利也在增加,偿债能力增强,目前公司的 EBITDA/利息费用率维持在健康水平。

公司所处农药行业近年来销售额稳步增长

全球农药销售额逐年提高。2022 年,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极端恶劣天气频发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冲击,粮食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的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带动了农药需求,据标准普尔全球大宗商品数据,2022 年全球作物保护农药销售额预计达到 692.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非作物农药销售额达到 89.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全球所有农药的销售额预计增长 5.8%至 781.93 亿美元。

据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数据,2021 年,除草剂以高达 44%的份额、288.93 亿美元的规模继续领跑 全球农药行业,其次是杀虫剂(177.29 亿美元)和杀菌剂(163.82 亿美元),分别占据 27%和 25%的市场份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农药总产量 2016 年达到接近 380 万吨高峰,2015 年起,随着农业部“到 2020 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一批高毒农药品种被逐步淘汰,高效低毒品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农药总产量稳步下降。

2021 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 249.8 万吨,其中杀菌剂、除草剂产量同比增加,杀虫剂产量略降,但从结构上来看,杀虫剂、除草剂占比下降,杀菌剂比例升高,我国农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公司主营产品是全球主流农药品种。

根据 Phillips McDougall 2019 年全球农药销售数据统计:

(1)除草剂方面,草甘膦以 52.51 亿美元的销售额遥遥领先其他除草剂品种,草铵膦年销售额 9.8 亿美元,位于第 2 位;2,4-滴和硝磺草酮年销售额均在 8 亿美元以上。

(2)杀菌剂方面,在全球销售市场上领先的杀菌剂品种中,嘧菌酯、代森锰锌和吡唑醚菌酯年销售额均在 10 亿美元以上,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年销售 8.4 亿美元,三唑类杀菌剂中丙硫菌唑年销售额为 8.25 亿美元,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中氟唑菌酰胺年销售额最高,为 4.9 亿美元。总体来看,目前杀菌剂全球销售依然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三唑类杀菌剂为主。

(3)杀虫剂方面,氯虫苯甲酰胺 2019 年全球销售额达 17.5 亿美元,其次是噻虫嗪和吡虫啉,年销售额均在 10 亿美元左右;菊酯类农药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依然占有很大市场份额。

杀菌剂:杀菌剂行业需求稳定增长,公司护城河较深

抗性问题日趋严重,保护性杀菌剂生命力旺盛

杀菌剂可分为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杀菌剂是指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农药,主要施用作物果树和经济作物。

杀菌剂通常分为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体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达到保护植物免受细菌危害的目的,其防 效稳定,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

内吸性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运转,从而杀死侵入病菌,或影响植物代谢,改变植物对病菌的反应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对于未被病菌侵染的植物,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后也可以在植物体内预防病害入侵,从而减轻或预防病害的发生。

抗性问题日趋严重,保护性杀菌剂生命力旺盛。

在杀菌剂使用中,易产生抗性的杀菌剂有很多,尤其是单一位点的杀菌剂,如近些年先正达在巴西推出的 SDHI 类杀菌剂新产品,其销售额很快突破 1 亿美元,然而第 3 年便出现了抗性问题;中国新上市的 SDHI 类杀菌剂经过两年使用后,农民的用量就增长了 50%以上, 抗性发展堪称迅猛。

而多作用位点保护性杀菌剂品种的长期使用,其可贵之处在于至今没有抗性产生。其中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硫磺、铜制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四大品种是杰出代表,且大多历史悠久(硫磺和铜制剂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而代森锰锌和百菌清使用至今也已超过半个世纪)。这四大保护性杀菌剂品种使用至今,销售额一直呈增长之势,其阻碍病菌的侵入,使植物免受危害的辉煌业绩已使其成为杀菌剂品种中的楷模。

代森类杀菌剂:历久弥新的保护性杀菌剂,盈利水平改善

代森类杀菌剂是一组分子中含有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EBDCs)结构的杀菌剂,距今已有 80 余年的发展历史。

1940 年杜邦开发了第 1 个代森类产品——代森钠;由于代森钠药效不稳定,很快代森锌、代森锰相继问世;随后,巴斯夫带来了代森联,Roberts 开发了代森铵,拜耳开发了丙森锌;直至 1961 年,罗姆哈斯公司(现属科迪华)推出了代森锰和代森锌的离子聚合物产品--代森锰锌,并于 1968 年开发出了络合态代森锰锌,在防效、持效期、安全性上都超越了之前开发的代森类产品。

络合态代森锰锌防效高, 非常稳定、安全,持效期长,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代森类产品。1986 年,代森锰锌被列入我国“八五”重点 农药攻关项目,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相继开发成功。

代森锰锌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从低等真菌到高等真菌,对大多数病原菌都有效果。

代森锰锌在全球 90 多种作物上登记,防治 400 多种病害,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以及粮食作物上由多种卵菌、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如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瓜类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青椒、番茄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烟草黑胫病,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等。在欧洲,90%以上的代森锰锌用于马铃薯、番茄、葡萄树、苹果用药。

在北美洲,代森锰锌主要用于蔬菜作物,以番茄、洋葱和瓜果类蔬菜为主。而在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其主要市场为马铃薯和香蕉。

代森锰锌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且对作物具有增产和保护作用。

代森锰锌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是它拥有其他杀菌剂有效成分难以替代的优良特点。

代森锰锌属于多作用位点杀菌剂,有着广谱、低毒、低残留、高效力、多作用位点等优良特性,能有效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且锰和锌等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

代森锰锌有多个作用位点,所以病原菌不易产生抗性,对病害的防效始终如一。同时,代森锰锌还具有良好的混配兼容性,可以与众多内吸性杀菌剂混用,提高药效、扩大杀菌谱并延缓了内吸药剂抗性的产生。

代森锰锌是在国内使用多年的老药,是我国果树及蔬菜产区主要的保护性杀菌剂产品之一。

代森锰锌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容易被农民接受。近年来,随着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相关病害防治需求持续增加,尽管新型杀菌剂层出不穷,但代森锰锌以其突出的优点,历经几十年仍久盛不衰,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其全球销售额在杀菌剂中名列前茅。

2020 年,代森锰锌全球销售额为 11.18 亿美元,在全球杀菌剂中排名第二。

全球代森锰锌产能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中国。

代森锰锌在世界各国的专利保护均已过期,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生产领域由印度和中国企业承接,陶氏化学等跨国农药公司逐步退出生产领域,主要通过渠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截至 2022 年末,全球代森锰锌产能约 25.5 万吨,其中印度 15 万吨、中国 6.5 万吨。

在生产领域,与公司构成竞争的主要对手为印度 UPL、Indofil 和 Coromandel 以及科迪华公司,其代森锰锌产能分别为 9、3、3、4 万吨/年

印度厂商主导国际市场代森锰锌供应。

不同于草甘膦、百草枯这一类大宗产品,代森锰锌的全球进出口贸易基本被印度几家生产商及利民股份垄断,非生产型企业难以在贸易中分得一杯羹;并且印度代森锰锌生产商影响力更强,采取低价竞争手段把控着全球的供应市场;而国内生产商的重要市场在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利民占有一席之地。

2021 年,巴西、阿根廷的代森锰锌的供应端基本被印度三大生产商把持;越南的供应商中印度与中国的进口份额比接近 7:3;在印尼市场,中国和印度的供应商平分秋色,各占据接近一半的进口份额。

公司代森锰锌生产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代森锰锌在生产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成本竞争,其主要原材料为乙二胺、硫酸锰和二硫化碳。目前,我国乙二胺已正在实现本土化生产,硫酸锰和二硫化碳国内生产供应充足,而印度乙二胺完全依赖进口,硫酸锰和二硫化碳部分依赖进口。考虑运费和关税的因素,公司在 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具有优势。

代森锰锌盈利水平逐步改善。

近年来,代森锰锌价格较为稳定,2021 下半年开始,特别是能耗双控以后,主要原材料乙二胺的价格涨幅较大,助推代森锰锌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

2022 年 9 月份以后,乙二胺价格出现了回落,原因是上游原材料石油的价格回落,以及下游需求减少。国内乙二胺价格下降有望提高公司的产品毛利,目前代森锰锌的价格处于上调态势,产品毛利水平得到改善。

络合态代森锰锌是代森锰锌的发展方向。

络合态代森锰锌是真正意义上的代森锰锌,具有纯度高、防效更高、对施用环境污染更小、无药害等特点。

络合态代森锰锌生产工艺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国内大多数工艺只能达到部分络合,生产出来产品是以代森锰锌为主,并含有少量代森锰、代森锌等的混合物,这些产品粒径大、持效期短,在花期、幼果期使用不安全,而且在作物敏感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不能使 用,而作物敏感期用药量占整个生育期用药量的一半以上。

络合态代森锰锌由于代森锰与锌离子络合程度的提升,使锌离子很好地控制了锰离子的释放速度,不会因锰离子释放过快而对作物产生药害,故络合态代森锰锌较普通代森锰锌在施用时对作物更安全,尤其体现在作物的敏感期(如花期、幼果期、膨大期),且能够延长药效期。

络合态代森锰锌不仅具有普通代森锰锌杀菌谱广、不易产生抗药性、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还具有使用更安全、持效期更长.复配兼容性更好等特性,是代森锰锌的发展方向。

利民股份络合态代森锰锌生产技术领先,产品质量高。

利民股份新一代络合态代森锰锌新技术产品采用全新自主研发工艺和设备,对代森锰锌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进行创新,特殊化学合成及加工工艺使产品品质卓越,形成较为纯净的“络合态”化合物,从而提高对作物幼苗、幼叶、幼果的安全性。此工艺解决了普通代森锰锌和络合态代森锰锌的合成、干燥、物料输送、含氨废水处理及分析检测等技术难题,其生产及分析中废物处理与利用水平国际领先。

该工艺实现废水、尾气全部循环利用,废渣回用,废水趋零排放,对环境无污染;实现络合态代森锰锌连续化生产,具有节能、节水和生产安全性高等特点。

利民股份自主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络合态代森锰锌新技术”成功应用到利民化工股份能有限公司“25000 t/a 代森锰锌” 及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10000 t/a 代森锰锌”生产,使络合态代森锰锌生产成本节约了 1000 元/t。

收购科迪华“大生”品牌,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1 年,利民股份耗资 2000 万美元购买科迪华中国代森锰锌商业资产,包含代森锰锌代表性品牌——大生。大生品牌自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中国市场以来,在果树、蔬菜病害防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20 多年来,大生产品以其稳定、优异的产品品质和防病效果,以及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性的产品特性,成为多种作物病害防治、新型杀菌剂抗性治理、田间混用轮用的首选产品,深受广大农户的信任和喜爱,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杀菌剂品牌产品之一。

大生的登记标签包含 13 类作物 17 类病害的应用,是目前中国杀菌剂登记作物最广泛,目标病害最全面的杀菌剂之一,品牌价值甚高。

完成对收购科迪华“大生”品牌收购后,利民股份代森锰锌的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或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代森锰锌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

百菌清:高效低毒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与目前三大主流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百菌清是与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该酶的活性,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

百菌清虽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叶面喷施后,在植物体表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因此持效期较长。

百菌清适用于果树、蔬菜、小麦、大豆、马铃薯、烟草等多种果园及旱地作物,防治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疫病等许多病害。

与代森锰锌相比,百菌清的应用范围稍窄。这是因为一方面百菌清对水生生物毒性较大;另一方面,幼果期使用百菌清时,如果施药方法不当,可能对幼叶、幼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百菌清在果树、蔬菜及旱地作物上的使用更加广泛,发展空间更大。

百菌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到禁限用。在百菌清代表性用途中,由于缺乏有关代谢物的残留水平和毒性的数据,植物和动物残留无法确定。因此无法满足有些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所以遭到一定程度的禁限用。

根据农药行动网(PAN)统计数据,截止到 2021 年 1 月全球有 32 个国家禁用了百菌清,包括欧盟 27 国,另有英国、瑞士、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和哥伦比亚 5 国。尚有其他一些国家对百菌清采取了限用措施。

百菌清主要消费国家需求仍具备增长潜力。过去,百菌清的前五大市场在美国、法国、中国、巴西和日本,其中美国是最大市场,主要应用作物是果蔬和谷物、马铃薯,还有非作物用途等。

在欧洲谷物和马铃薯是百菌清的主要应用作物。

目前,美国以及巴西尚未对百菌清采取禁用措施,美国和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平稳增长,而巴西大豆锈病持续暴发,三大类主流杀菌剂抗性严重,所以在病害解决方案中,农民会选择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所以两个地区百菌清需求有望实现增长;而欧洲整体百菌清销量一直处于低位,欧洲禁用对百菌清销售影响小;此外,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并未对百菌清作进一步监管要求。

目前百菌清在我国仍有较大使用量,国内百菌清单剂复配有效登记产品一共 281 个,其中原药登记企业有 15 个。

据华经情报网报道,2016 年,全球市场对百菌清的需求量为 4.9 万吨,2020 年增至约 6.2 万吨,2025 年有望进一步增至 7.2 万吨。

百菌清供给端竞争格局清晰,强者恒强格局将凸显。

据百川盈孚及公司公告,目前我国百菌清内产能 5.8 万吨/年,公司参股公司新河农化产能3万吨/年,国内产能占比超50%。

据隆众资讯信息,2016年SDS Biotech 关停 6000 吨/年百菌清装置,2020 年先正达美国 9000 吨/年百菌清装置宣布停产,国外产能先后退出。

公司参股公司江苏新河经过 2018 年的扩产后,百菌清的产能已达到 3 万吨/年,同时配套 2 万吨中间体间苯二甲腈,同时公司有 1 万吨/年产能扩建计划,未来会择机推进;山东大成百菌清产能原为 3000 吨/年, 2020 年对外公告计划新建扩产 1.4 万吨/年;此外苏利股份产能维持在 14000 吨/年,维尤纳特维持在 3000 吨/年百菌清产能,百菌清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百菌清价格已跌至近年来的历史低位。

据 Wind,2023 年 1 月初百菌清原药价格在 2.1 万元/吨左右,是近年来价格的历史低位,百菌清价格最高时为 2019 年上半年约 5.4 万元/吨,此后价格持续下滑,这与行业整合、产能释放有关,此外欧盟禁用百菌清,负面因素被关注,2020 年以来的疫情影响国际贸易、物流和社交的正常往来,较为反常的气候因素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百菌清价格。

三乙膦酸铝:酿酒葡萄专用杀菌剂

三乙膦酸铝主要用于酿酒葡萄的杀菌。三乙膦酸铝是一种有机磷类高效、广谱、内吸性低毒杀菌剂,以往主要用于酿酒葡萄的杀菌,安全环保无残留,近年推广到牛油果等高端经济作物新领域应用,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公司三乙膦酸铝产品需求端已经有合同保障。

三乙膦酸铝是公司现有优势产品的扩产,应跨国公司大客户的要求,经过两年合同协商之后才进行扩产,年产 1.2 万吨三乙膦酸铝项目在 2022 年 4 月底进行试车,目前项目试生产已经完成,全部的工艺流程、技术、设备都已经经过验证,主要客户的产品验证也已经在 2022 年四季度末完成。目前,公司三乙膦酸铝产能已经是满产运行,需求端已经有合同保障,将主要出口至欧洲酒葡萄产区,毛利率水平稳定。

公司三乙膦酸铝在技术、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

利民化学年产 12000 吨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工艺技术全球领先,项目采用管式连续化反应工艺,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本质安全;此外,公司对于副产物的回收再利用以及环保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为稳定、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

公司的三乙膦酸铝标准通过 JMPS(FAO/WHO 农药标准联席会议)专家两次评审,成为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因此利民股份是三乙磷酸铝从质量和标准的全球标准制定者,同时利民也突破了国际登记注册的瓶颈,三乙磷酸铝产品在国际市场目前占有领先地位。

另外,公司大客户跨国公司的三乙膦酸铝海外产线关停,产能转移到国内,而公司则是三乙磷酸铝最大的国内生产商。目前,除利民股份外,国内只有 1 家公司具有 3000 吨/年三乙膦酸铝产能,公司三乙膦酸铝产品规模遥遥领先。

除草剂:公司产品布局“小而精”,产品线不断丰富

草铵膦:除草剂呈现“双草并行”格局,精草铵膦时代拉开序幕

草铵膦是第二大灭生性除草剂品种,是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是除草剂最大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非耕地、免耕地、农作物田等场景的杂草防除。

早前常见的灭生性除草剂主要包括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敌草快四大产品。其中,由于百草枯具有剧毒性,我国已于 2016 年 7 月 1 日停止百草枯水剂的销售和使用。而草铵膦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灭生性除草剂,且易降解,属于生物友好型除草剂。

草铵膦持效期长,杀草谱广,而且过程中不伤农作物根系、安全性好、速效性好,对于一些抗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也有着较好的防除效果。

近年来,草铵膦已经凭借其安全性、持效性实现了其自身市场占有率的华丽扩张。2016 年至 2020 年,灭生性除草剂市场中草甘膦、草铵膦“双草并行”的新格局开始形成。草铵膦市占率逐步提升,现已成为第二大灭生性除草剂品种。

此外,按基团分类,通常将含有氨基和磷酸基团的除草剂称为氨基酸类除草剂。氨基酸类主要包括草甘膦(2009 年起将草硫膦作为草甘膦的盐类,归于草甘膦统计)、草铵膦和双丙氨膦 3 个品种,也有将它们归为有机磷类别。

近年来,草铵膦在氨基酸类除草剂中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Phillips McDougall 公司统计,过去 10 年草铵膦市场价值稳步提升,2020 年,草铵膦市场价值达 10.5 亿美元,2011-2020 年 CAGR 达到 13.2%,属于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

草铵膦生产工艺壁垒较高,目前全球草铵膦主要有 3 种产业化生产路线:热裂解-ACA 工艺、铝法-Strecker 工艺、格氏-Strecker 工艺。理论上,草铵膦可经由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提取,目前各种合成方法各有优劣,但总体都面临反应条件要求高、工艺复杂、过程控制难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国内仅有少部分公司的能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

当前,全球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包括热裂解-ACA 工艺、铝法-Strecker 工艺和格氏-Strecker 工艺三种,三种方法有其相似之处,但在原材料成本、过程损耗、反应机理、环保友好性和收率等方面区别较大。

工艺对比:热裂解-ACA 工艺的工艺原子经济性优异,生产连续性好,成本也具有优势,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工艺,但是该工艺难度较大,对装置的要求高,国内厂商实现技术突破尚需时间。

Strecker 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国内厂商也大多掌握了该工艺,但是 Strecker 工艺因为在生产中需要使用氰化物,安全性隐患较大,而且合成路线较长,综合产率不如热裂解-ACA 工艺,也会产生大量“三废”,环保压力较大。

公司草铵膦项目采用气相连续法(热裂解-ACA 工艺),技术、成本优势明显。据利民股份子公司威远生化申报的《除草剂草铵膦生产新技术开发》,威远生化成功开发出了草铵膦生产新技术,其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如下:

(1)以甲烷和三氯化磷为原料,四氯化碳为引发剂,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固定床反应器,开发了气相连续法生产草铵膦中间体甲基二氯化膦生产技术。四氯化碳既作为引发剂同时又作为原料参与反应,实现了全部转化。

(2)采用连续化工艺生产草铵膦,单步反应收率均超过 90%,草铵膦总收率达 到 70%以上。

另据公司于 2023 年 1 月 16 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公司草铵膦项目原材料消耗经济合理,成本低,毛利高,特别是安全环保方面,较格氏法 1 吨草铵膦少产生 4~5 吨的危险废物,较铝法 1 吨铵膦少产生约 2.5 吨的危险废物,“三废”量和铝法比降低 90%。“不含氯更安全”的草铵膦品牌定位有望助力公司扩展终端市场。

在草铵膦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不同,生产的草铵膦原药产物一般会含有氯化铵或硫酸铵,即有的会含有氯离子,有的则不含。如果需要对草铵膦品类进行再次分化,进行二次细分定位,区隔竞争对手,“不含氯的草铵膦”有望将成为重要的区隔手段。

从营养学上看,氯是植物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当浓度过高时,它又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氯毒,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在实际应用中,氯离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板结、产生盐害、激活有毒离子、降低作物品质、忌氯作物吸取过量氯离子,对作物产生毒害等几个方面,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含氯与不含氯草铵膦在安全性的差异也会逐渐得到体现。

威远生化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掌握了原药生产的新工艺,可以为市场提供更高纯度、不含氯化物的原药,“不含氯更安全”的草铵膦定位有望使得公司草铵膦产品在终端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得到终端用户的认可。

L-草铵膦是未来草铵膦行业的发展方向,公司已掌握“化学+生物”合成关键技术

L-草铵膦(精草铵膦)比普通草铵膦能给种植用户带来“更速效、更彻底、更安全”的除草体验。草铵膦有两种光学异构体 L-草铵膦与 D-草铵膦;L-草铵膦是真正发挥除草活性的有效体,而 D-草铵膦为无效体。

L-草铵膦也称为精草铵膦或左旋草铵膦,是全球范围内目前为止唯一含有 CPC 结构的天然氨基酸除草剂,相较于敌草快、草甘膦、传统草铵膦等化学合成除草剂,L-草铵膦更加绿色环保,使用更安全。

理论上 L- 草铵膦的除草活性是普通草铵膦的 2 倍、草甘膦的 4 倍。精草铵膦是将草铵膦中无效的的 D-构型转化为有 效的 L-构型,理论亩用量将降低 50%(其除草活性增加 2 倍),将有助于用药成本显著降低、药效提高;此外,精草铵膦比草铵膦的生物亲和性更优异、植物吸收利用更快速、减少进入环境的无效体。

L-草铵膦“用量减半、活性倍增”的技术优势符合我国农药“绿色防控、减量控害”发展方向。2015 年我国农业部提出《到 2020 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近年来,农药行业仍面临着适应行业管理规章制度、环保常态化趋严以及全球经济恢复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农药行业需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以开发出更多安全、高效、低危害的产品品类,未来我国农药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是绿色防控、减量控害。

L-草铵膦的优势在于用量仅为传统草铵膦的 1/2,环境污染小且施药成本低,符合国家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总方针。2021 年精草铵膦已经占据中国原草铵膦市场 15%的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增长 700%,未来成长潜力巨大。

目前,利尔化学、红太阳、山东亿盛等公司已公告了各自的 L-草铵膦产能设计规划。

公司已掌握 L-草铵膦“化学+生物”合成关键技术。

迄今为止,化学法合成 L-草铵膦的报道较多,但是化学法合成 L-草铵膦通常步骤冗长,合成路线复杂,收率低,且手性拆分试剂昂贵。

相比之下,利用生物法具有立体选择性严格、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及产物易分离纯化的优点。

2022 年 6 月 14 日,利民股份子公司威远生化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郑裕国院士团队签署生物酶法精草铵膦工业化生产技术转让协议。

该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和酶催化技术,制备高效草铵膦催化用酶,将草铵膦中的 D-草铵膦高效转 化成高光学纯度的 L-草铵膦,实现了气相连续化学合成法与生物合成技术的无缝对接,工艺绿色高效,高度契合公司草铵膦原药工艺,具有专一性和高度技术相容性。

2022 年 10 月,公司年产 5000 吨草铵膦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入正式试车阶段,未来公司将择机上马 L-草铵膦,目前公司生物酶法 L-草铵膦项目小试顺利完成,在进行 L-草铵膦中试准备。目前,公司 L-草铵膦国际、国内的各项登记注册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草铵膦需求端:受让百草枯退让市场,转基因作物催生草铵膦需求

草铵膦适用领域广泛,2022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达到 5 万吨,远景需求量有望达到 10 万吨。

草铵膦杀草谱广,几乎对绝大多数农田一年生乃至多年生的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马铃薯田、非耕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

据 Phillips McDougall、KLEFFMANN 以及中农纵横预测数据,草铵膦全球销售额从 2012 年的 4.5 亿美元升至 2020 年的 10.50 亿美元,8 年 CAGR 高达 11.17%,是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

2021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约 4.5 万吨/年,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增长至 5 万吨;据中研网预测,2025 年草铵膦全球需将达到 6.76 万吨。

据中农纵横估算,远期(5-7 年后)随着新生代转基因的渗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复配制剂的增加和草铵膦价格下降,将增加不少于 4.52 万吨的草铵膦需求量,届时全球草铵膦使用量有望达到 10 万吨左右(L-草铵膦以折半计算)。

在百草枯禁用和草甘膦抗性问题凸显的背景下,草铵膦需求空间打开。

草铵膦兼具百草枯的快速作用性和草甘膦的长效性,一方面,百草枯因本身存在剧毒性而被欧盟、韩国、巴西等国禁用,自 2016 年 7 月 1 日起,中国也已禁止百草枯水剂的销售和使用。

按照公顷成本算,草铵膦成本是百草枯的 2.8 倍,假设草铵膦、草甘膦按照 6:4 的比例替代,全球 40%的百草枯市场将有望被草铵膦替代;另一方面,经济作物大面积应用带来了除草需求变化,田旋花、刺耳菜、小飞蓬、竹叶草等部分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草铵膦除草活性发挥速度优于草甘膦,在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地区可将草铵膦作为草甘膦的替代品。

除此之外,草甘膦致癌风波导致其禁限用风险加大,越南、法国、德国分别在 2019 年、2022 年、2023 年禁用草甘膦,对草铵膦市场也会带来一部分增量。我们预测国内 2-3 万吨草甘膦原药、1 万吨左右草铵膦有望受 让百草枯退出的市场空间。

草铵膦复配带来部分需求增量。草铵膦的复配可以应对更多的除草需求,如草铵膦可与草甘膦、乙羧氟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丙炔氟草胺、敌草隆、西玛津和 2 甲 4 氯等进行配伍,可以起到提高防治范围、显著延长持效期、扩大杀草谱、提高环境兼容性等作用。

根据出口和国际需求信息,草铵膦复配制剂需求增速约为 4.3%,据 AgroPages 测算,复配除草剂领域中草铵膦的需求增量约在 3000-5000 吨左右。转基因将有效带动草铵膦需求增长,有望成为未来 5 年第一大需求增长点。

1995 年开始,艾格福、安万特、拜耳、杜邦先锋和先正达等国际企业相继推广抗草铵膦以及多抗转基因作物,促进全球抗草铵膦性状产品的商业化。

2020 年草铵膦转基因需求为 1.2 万吨,在草铵膦总需求中占比 26%,2025 年,转基因需求 将达 3.4 万吨,占比提至 36%。

目前在转基因领域,草铵膦主要有四大需求:单抗草铵膦种子(主要为巴斯夫的耐草铵膦油菜种子和耐草铵膦大豆种子),大豆、棉花、玉米的双抗/三抗种子(三者带动需求增量占比分别为 90%、6%、4%)。

截至目前,全球草铵膦抗性基因已经导入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烟草、大豆、棉花、马铃薯、番茄、油菜、甘蔗等 20 多种作物中,在大豆、油菜和棉花等大田作物上渗透率高, 商业化种植成效好。目前,草铵膦已成为除草甘膦外的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品种。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抗草铵膦基因新产品推广应用和上市,特别是国内正在从政策层面有序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草铵膦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复合性状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开发的主流趋势。

转基因作物具备的性状包括抗虫、耐除草剂以及多种性状结合的复合性状。2018 年,具有堆叠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约 8100 万公顷,相当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 42%。“抗除草剂形状+除草剂种子”是种子与农药销售的经典搭配,比如 MON810+草甘膦、TC1507+草铵膦。

复盘近年来草铵膦价格走势:2016-2022 年年初中国草铵膦行情大致呈“N 字形”走势。

2016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部分草铵膦小型企业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被迫停产,叠加趋于严格的环保政策,草铵膦开工率骤降。同时由于草铵膦技术壁垒较高、工艺复杂、环境污染较重,2017 年国内几乎没有新增草铵膦产能投放市场。

供需矛盾推动草铵膦在 2017 年年底最高上调至 20.7 万元/吨,全年均价 17.39 万元/吨。

2017 年,随着国内百草枯水剂全面禁用,作为替代品的草铵膦需求快速增长,草甘膦复配制剂应用增加以及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也拉动了草铵膦需求。

2018 年,中国草铵膦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整体货源供应较足,但下游消化能力有限,草铵膦价格基本保持下行走势,2018 年国内草铵膦均价 17.99 万元/吨。

2019 年,部分厂家加速扩产,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相对较为饱和,下游制剂库存较多,商家购买力较弱。供大于求使得草铵膦价格在 2019 年年底跌至 10.30 万元/吨,全年均价 12.74 万元/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供应草铵膦中间体企业阶段性停产,草铵膦生产企业开工率较低,市场货源供应紧张,草铵膦价格涨至 17.30 万元/吨,全年均价 14.46 万元/吨。

2021 年,中间体供应能力一般,草铵膦整体开工负荷不高,市场货源更为紧张。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推动替代品草铵膦需求上升,9 月份原材料黄磷价格上行推动草铵膦价格一路上涨,原药价格在 12 月达到 38 万元/吨的历史最高价,全年均价也达 24.98 万元/吨。

2022 年,随着草铵膦原药产能逐步释放,草铵膦价格开始回调,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华东市场草铵膦原药价格在 14 万元/吨,2022 年全年草铵膦价格下跌幅度愈 50%。

硝磺草酮:玉米田第一大选择性除草剂

硝磺草酮为独特的玉米田除草剂,高度聚焦于玉米作物。2001 年,硝磺草酮由先正达公司在美国推出上市,主要用于玉米(74%)、果园(21%)、甘蔗(3%)等作物。

由于硝磺草酮杀草谱广、环境相容性好、对生物毒性低、和对后茬轮作作物无药害等优点,其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从 2002 年的 1.03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3.67%,成长为了全球第三大除草剂单品,仅次于草甘膦和草铵膦。

在全球消费结构方面,中国、美国、和巴西是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国家,累计占 2020 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的 48%,因此也是硝磺草酮消费最主要的市场,销售额分别占比 64%、14%、和 4%。玉米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也是除草剂的第二大用药作物。

由于硝磺草酮对玉米田难防治的阔叶杂草提供了优异的防效,在玉米田选择性除草剂以及 HPPD 抑制剂类除草剂中,硝磺草酮销售额均位列第一;在玉米田除草剂中,硝磺草酮销售额位列第二,仅次于草甘膦。

其他应用领域有待开发,未来借助转基因作物获进一步增长。

除作用于玉米作物外,硝磺草酮还可应用于水稻、甘蔗、草坪等领域。

在水稻田上,先正达于 2013 年在我国登记了 5%硝磺·丙草胺颗粒剂(0.6%硝磺草酮+4.4%丙草胺),开创性地把硝磺草酮应用在了移栽水稻田上;在甘蔗田上,山东中禾化学于 2014 年登记了 38%硝·灭·氰草津可湿性粉剂(14%氰草津+20%莠灭净+4%硝磺草酮),进一步拓宽了硝磺草酮的应用范围;在草坪领域,先正达登记了 40%硝磺草酮悬浮剂。

目前,硝磺草酮在其他应用领域正在推广,未来市场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除在常规作物上使用外,2011 年拜耳和先正达还开发了耐硝磺草酮大豆,已经向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递交了登记申请,以及欧盟的进口许可。未来硝磺草酮市场或将借助转基因作物获得进一步的增长。

公司掌握硝磺草酮关键中间体 1,3-环己二酮生产技术,成本优势凸显。

硝磺草酮的合成路线主要是以 2- 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酯化和催化重排 3 步反应合成硝磺草酮。

中间体方面,硝磺草酮的主要中间体为 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和 1,3-环己二酮。据公司申请的专利《间苯二酚加氢制备的 1,3-环己二酮粗品的精制方法》(专利号:ZL201110198562.8)显示,利民股份自行开发了硝磺草酮关键原料 1.3-环己二酮的生产生产工艺,可以保障原料的稳定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成本优势。

硝磺草酮产能快速扩张,当前价格处于低位。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硝磺草酮总产能为 3.06 万吨/年,主要集中在中山、大弓、颖泰、广富林、科创、利民、和滨农等企业,供给集中度较高。扩产计划方面,河北诚信、张掖大弓、江苏丰山等公司预计总体将新增产能 1.12 万吨/年。

国外产能方面,参与硝磺草酮市场开发的跨国公司主要有先正达、拜耳、杜邦、陶氏益农、富美实等。其中,先正达在硝磺草酮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龙头地位,其 2018 年的硝磺草酮销售额占全球硝磺草酮总销售额的 81.7%。

硝磺草酮原药产能快速扩张,打破了原有市场的平衡,价格均大幅下跌,2022 年全年硝磺草酮原药同比下跌 40%,截至 2023 年 1 月 1 日,国内硝磺草酮价格在 12 万元/吨,接近历史的最低水平

杀虫剂:公司生物发酵农药的重要布局领域,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生物农药的定义:

我国农药登记管理体系没有对生物农药进行界定,但按照来源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其中,后 3 类属于生物农药。

农用抗生素可归于生物农药范畴。农用抗生素是指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植物病原菌能在较低浓度下显示特异性药理作用(主要指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作用)的天然有机物,如阿维菌素、春雷霉素、多杀霉素、依维菌素、井冈霉素等。

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对待,但从来源、研究及应用现状来看,抗生素类农药在我国历史上及当下仍然是生物农药中相当重要的一类。全球生物农药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 Phillips McDougall 公司及其旗下公司 IHS Markit 的统计数据,1993—2016 年,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场增长了 29 倍达 30 亿美元,2020 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进一步增长至 50 亿 美元,并且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IHS Markit 公司预计,2020—2025 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将以约 10%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2025 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值将超过 80 亿美元。尽管生物农药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最近增长迅速,但其在植保产品总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尚不足 10%。

生物农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政策支持生物农药发展。

经过 70 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农药使用量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掌握了上百种生物农药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上千个产品获得登记和推广应用。

我国一些明星生物农药如 Bt 年产值约 3.5 亿元,年出口 1.5 亿元左右,阿维菌素年产值 15 亿元,年出口约 7 亿元,两者的年产值及推广应用范围可与化学农药媲美,甚至远销国外。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毒农药逐步淘汰,生物农药使用迅速增加,我国生物农药的使用商品量从 2015 年 7.07 万吨增至 2020 年的 8.35 万吨,增长 18.1%,2021 年我国生物农药使用商品量进一步增长至 9.15 万吨,增长率 9.61%。

在“十三·五”期间农药使用量减少 13%的大背景下,生物农药使用量的逆势增长来之不易。

根据《“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我国将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逐步淘汰退出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严格管控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为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以阿维菌素为代表的农用抗生素是我国目前主流生物农药。

截至 2021 年 7 月 1 日,在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期内含生物农药组分的原药和制剂)数量约 4700 个左右,约为农药总登记数的 1/10,化学农药登记数的 1/9 ,其中,以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的农用抗生素占大多数;截至 2022 年 7 月,仅阿维菌素登记产品就有 3024 个,井冈霉素有 291 个,春雷霉素有 181 个,农用抗生素总体能占到生物农药登记的活性成分登记总数的 60%以上

阿维菌素: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

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

阿维菌素是 1976 年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 Merck 公司在土壤中发现并开发出的一类大环内酯双糖类物质;并成为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的主角之一。

目前,阿维菌素是全球需求量最大、使用技术最成熟的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触杀、胃毒、渗透力强,杀虫、杀活性高,比常用农药高 5 至 50 倍,用药量仅为常用农药的 1%至 2%,且残效期长,具有良好的层移活性,对害螨、潜叶蝇、潜叶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刺吸式害虫有高效。阿维菌素在土中降解快,光解迅速。

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药害,植物表面残留少,对益虫的损伤小。在我国,阿维菌素最大下游应用领域是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保持稳定。

阿维菌素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阿维菌素中含有 8 个组分,主要有 4 种即 A1a、A2a、B1a 和 B2a,其总含量≥80%;对应的 4 个比例较小的同系物是 A1b、A2b、B1b 和 B2b,其总含量≤20%,其中活性最强的是阿维菌素 B1a。阿维菌素的生产工艺是微生物发酵,以玉米淀粉、豆饼粉、花生粉等原料进行菌株培养和发酵。阿维菌素主要存在于菌丝体中,碳源、氮源、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温度、pH 值和通气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生物合成。

受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到期影响,阿维菌素、甲维盐市场价格走低。

2022 年 8 月 13 日,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到期,氯虫苯甲酰胺是目前市面上最火、在每个国家都可以称为销售量最高的杀虫剂。

氯虫苯甲酰胺是高效广谱杀虫剂,可防治大多数咀嚼式口器害虫,尤其是鳞翅目害虫,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019 年氯虫苯甲酰胺全球销售额 15.81 亿美元,杀虫剂品类中排名第一。

阿维菌素、甲维盐市场受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专利到期影响的冲击较大,终端制剂性价比不高,使得经销商购买意愿低,而上游产能增加,双向叠加,导致阿维菌素、甲维盐原药大幅走低。

阿维菌素市场格局稳定。2020 年全国阿维菌素原药共有 26 家企业登记,实际生产企业十余家,代表生产企业有齐鲁、兴柏、新威远、齐发等。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阿维菌素生产国,据卓创资讯,截至 2023 年年初,我国阿维菌素总产能 6950 吨/年,产能占全球的 80%以上,超过 50%的原药用于出口。

近两年,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导,江苏、山东等地相继将阿维菌素列为限制类项目,未来仅限于技术改造,不得新增产能,预计未来我国阿维菌素产能将维持稳定,市场格局清晰。

甲维盐:广谱、高效、无残留的杀虫剂

甲维盐以特有的环保功能,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环保型农药产品。

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 B1 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属于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型杀虫剂、杀娥剂。

甲维盐具有广谱、无残留、高选择性特性;具有胃毒、触条作用。同阿维菌素相比,甲维盐杀虫谱更广,活性提高了 100~200 倍,毒性降 2~3 数量级,有效防治预固性抗性鳞翅目害虫。

甲维盐用来防治农田鳞翅目害虫,比阿维菌素活性高。而且对哺乳动物,水生动物和害虫天敌毒性低,对作物没有药害,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全球许多国家已经把该产品列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绿色农药,广泛运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防治,近年来需求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我国甲维盐市场格局稳定,公司产能位居前列。

据卓创资讯,2021 年我国甲维盐原药总产能 6250 吨/年,其中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齐鲁制药、湖北荆洪、利民股份、宁夏泰益欣、内蒙古嘉宝仕、河北兴柏等,据中国化信咨询,2021 年全年我国甲维盐原药产量在 3000 吨左右。

公司的子公司威远生化是全国最早生产阿维菌素的企业之一,为国内阿维菌素系列产品行业的领先者,拥有强大的技术及销售团队,拥有稳定的国内、国际市场及客户,现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能 800 吨/年。

草地贪夜蛾入侵有望带动甲维盐市场需求增长。

草地贪夜蛾作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自 2019 年 1 月入侵我国云南后,已扩散至 27 个省(区、市),2019 年发生面积近 120 万 hm2,迅速成为我国玉米上的重大害虫。

2020—2022 年连续 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要 求。

2020 年 9 月,草地贪夜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之首,因此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是确保玉米产量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2022 年,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同比明显增加。

2022 年 12 月 9 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召开 2023 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会议在综合分析冬前病虫基数和寄主作物、气象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预计 2023 年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有望拉动甲维盐市场需求。

以甲维盐及其复配制剂为代表的杀虫剂是短期内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为害的主要方法和应急手段。

针对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短期内尚无登记农药的现状,研究人员通过大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宝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生意宝;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23@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关于我们   网站联盟   网经社   网盛供应链学院   网盛创新研究院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3-0192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浙B2-20090134